释放学业求职压力 哲学硕士“知识摆摊”解答人生的意义

2023-06-09 10:09: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哲学硕士“知识摆摊”解答人生的意义

摆脱职业倦怠、释放学业求职压力和陌生人交流丰富人生体验


(资料图片)

毕业季,一些大学生开始上街摆起了摊。他们不卖货、不做咖啡,也不调鸡尾酒,而是提供“付费聊天、咨询”服务。这股“知识摆摊”潮,或成为毕业时节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新窗口。

他们通过摆摊摆脱职业倦怠、释放学业压力。有摊主说,“摆摊最大的收获是能与陌生人真诚交流”。所见所闻还可以激励其去读更多专业书,更有底气“服务”客人。

哲学硕士出摊 贩卖“咨询、治愈与聊天”

“最开始88块钱一个人,想聊多久都可以。”9点夜幕降临,大理古城,零散的摊位沿着人民路展开,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热带鱼”支起了“学术摆摊”的摊位。

“热带鱼”是五一假期才来到古镇的,她坐在古镇石板路的台阶上,举着一块旧纸板,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哲学硕士,精通存在主义”。与周围卖彩色发绳、水晶首饰、塔罗牌占卜的不同,“热带鱼”的摊位贩卖“哲学咨询、治愈与聊天”。这一灵感源于她在学校旁听的《哲学治疗与咨询》课。

一开始“热带鱼”只是想着玩一下,但没想到真的有人“光顾”。

第一位客人是位40岁的大哥。他来到摊前看着眼前这位挑染着蓝色头发的女孩问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之后的一个小时里,“萨特”“加缪”“存在主义”等词语在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中“穿梭”。“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去创造意义。”这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的聊天以“热带鱼”的这句总结收场。

作为第一单客户,“热带鱼”给这位大哥打了个折,“微信收款66元”。第一次摆摊成功,让“热带鱼”感到很惊喜。

之后,“热带鱼”在自己的摊位上增设了原创的明信片:15元一张;原创诗集,价格不定,同时取消了原先哲学咨询的88元,只要买摊位上的东西,咨询就是免费的。

“收入很不稳定。”她说,顾客少时,一天收入不到100元,但有时摊位的“气质”对上了客人的口味,就能收入颇丰,“有一次,一位小哥哥买了三张明信片,给扫了333元,那天一共收入了600元。”

短短几天,“热带鱼”因为摆摊认识了许多朋友——用四川话为她招揽生意的拾荒大爷、受她启发举“女性主义”纸板的女孩,还有不少是旅居的游客。他们坐在“热带鱼”旁边,聊天、喝酒、拍照、写诗。她也将和陌生人相谈甚欢的这一刻称为“永恒”。

“人和人意外相遇,大家却都能真诚交流。”这是“热带鱼”摆摊的最大收获。同时,她认为摆摊的所见所闻可以激励她去读更多的专业书,“这样才能更有底气地‘服务’客人。”

摆摊的第五天,热带鱼就“火”了,从社交平台慕名而来的游客一下子涌到了她的面前,“我觉得自己变成了景观”。她随即撤掉木板,暂停了“业务”。

摆脱职业倦怠 露天“诊所”帮行人“聊愈”

在大理“知识摆摊”的不止“热带鱼”。拙木身穿扎染布料的交领汉服,早上喝茶会友,晌午逛菜市场,下午骑着电瓶车、吹着微风去水果摊实现水果自由。

半年前,拙木还在深圳,毕业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他,顺理成章进入一家医院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但那时的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个“螺丝钉” ,“整日坐在几平方米的房间里会诊,面对着重复性的工作,很快有了职业倦怠”。

随后,拙木在大理古镇摆起了一个心理咨询的摊位。摊上摆满了 “oh欧卡”“彩虹卡”“印象火柴”。拙木解释说,这些都是他心理咨询过程中常用到的工具,能帮他解读来访者的潜意识。桌布正中间摆放着一个贴着A4纸的硬纸板,彩色马克笔在白纸上写着“心理学”“聊愈”“解惑”等字样。

让拙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咨询来自一对情侣。两人牵着手来到摊位前,女孩弯着腰,目光扫过桌布上摆放的东西,随即表示想体验一下“欧卡”。拙木让女孩从画有不同图案的卡片中选出一张不喜欢的,女孩打量了一番后,将一张绘有两个人拥抱图案的卡片递给了拙木。拙木问:“从卡里你能看到什么?”“我看到他们两个人抱在一起哭,总觉得他们就要分开了。”女孩黯然回答。

“出于职业习惯,我很想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她会害怕分开。” 拙木注意到,在他和女孩对话的过程中,男生一直没说话,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后来,男生拿起“聊遇”留言本,开始写一些东西。拙木心中的疑惑才有了答案:原来因为男生职业关系,两人聚少离多,女生因此缺少安全感。

之后他们的话题围绕责任和家庭展开,“聊愈”进行了一个小时,最后男人主动给拙木转了价目区里的最高价位:200元。

与之前在医院的工作不同,拙木面对的不是事先写好文字材料的来访者,而是全新环境中不断遇到的陌生人。这种随机与不确定性,反倒让他觉得更有收获。

谈到现状和未来,拙木认为“知识摆摊”是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他计划长期坚持下去。但他也坦言,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摆摊的收入只够他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在摆摊之外,他还是会找另一份收入支撑。

贩卖技能和知识 充分释放学业就业压力

夜幕降临,公园、街上人头攒动,人间烟火气在地摊中袅袅升起。

“单反摄影,1元一张、3元五张,送法律咨询。”广告打在常亮的iPad屏幕上,旁边还摆着一部复古DV和一台拍立得相机,“红豆泥”正拿着单反,帮游客拍下了一张江边夜景照。

“长安大学硕士,精通美学原理,哲学、美学、艺术学咨询。”一块写着标语的纸板、一张野餐布,郭涛和他的朋友坐在折叠椅上,略显紧张地等待着第一个来询问的路人。

“红豆泥”和郭涛,一个是杭州的大四法学生,另一个是西安的研三美学硕士。两人素不相识,却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相同的选择——“知识摆摊”,在各自城市的公园、街头贩卖着技能和知识。

对他们来说,“找乐子”和“释放压力”是摆摊的动机。“红豆泥”喜欢拍照,是学校摄影社团的社长。想要深造的她却在不久前遭遇了考研失利。摆摊让“红豆泥”有更多机会和陌生人交流,这让她感到舒适。

郭涛面临的是即将踏入社会、找工作的压力。“美学专业很难找到非常对口的工作,社会公众也对我们这个专业不大理解。”郭涛于是决定和朋友一起上街摆摊,“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

“杭州的小孩真是优秀。”一位刚拍完照的山东大叔夸赞“红豆泥”。“叔叔豪爽地给我转了20块,那是我的第一单。”过往的路人除了找“红豆泥”拍照外,还有人是专门冲着宣传语中的“送法律咨询”五个字来的,两位实习律师客人加上实习律师“红豆泥”,三个同行在4平方米的摊位面前开始互诉衷肠,吐槽起实习中的不易。

谈到摆摊收益,“红豆泥”打趣道:“第一天就赚了44元,是我实习4天的工资。”

夜深了,杭州城市花园江边的行人也稀疏起来,榴园门口的酒吧陆续打烊。“红豆泥”和郭涛都各自收拾好东西,朝学校走去。谈到未来是否还会选择继续摆摊,他们同样坚定地回答:“会!等毕业忙完,和朋友们再来。”

“红豆泥”说:“摆摊最大的收获可能是走出了象牙塔,重拾一些对陌生人的信任跟连接。”

解读

学术青年需要被人“懂”不建议学生盲目读研、读博

“知识摆摊”是否意味着“学历贬值”?选择“摆摊”的学生用学术与社会面接触是否有意义?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钱婧。

钱婧老师因在网上给本硕博学生答疑解惑,为青年朋友提供学术、职场方法论而“走红”,被网友称为“最懂我的云导师”。

“每学年开学,我都会告诉学生,想学好社会科学,要对社会充满爱和体验。”在钱婧看来,“学术摆摊”就是学生和社会交互的方式之一。

她认为,“知识摆摊”对孤独的学术人来说是一种心理慰藉,“学术创新,意味着你所钻研的是非常细碎的小话题,可能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看明白,这份孤独让人难受。所以走出去,哪怕只是发现自己从某门课上学到的知识能给人解释现实中的问题,还有人乐意付费去听,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心理安慰。”

多年积累下的经历让钱婧老师对学术青年的孤独有着深切的体会和共鸣。“我每次开直播和同学们视频连线,都会有很多人向我表达孤独感。他们需要陪伴,需要被人‘懂’。”在钱婧看来,学术青年的这种孤独感有时甚至会让他们质疑“读书”本身的意义,也会让他们不安,而做学术又是一个被不断挑选的过程,这又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和孤独感。

谈及“学术摆摊”是否展现了学术无法指导青年人走出就业的困局?钱婧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在她看来,想做到从学术到就业软着陆,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多做实事,“最怕学生上学只想上学的事,如果真把未来职场当回事的话,就该尽早培养自己的职前素养。”

讲到学术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钱婧不建议学生盲目地去读研、读博,“我不建议所有人都去读研究生。从大学本科毕业(比如二十二三岁),到读完研究生这三年,是职场上非常宝贵的‘黄金三年’。如果在这三年里稀里糊涂地上了一个可能在职场上没什么用的研究生,那对人生来说就是一种蹉跎。”

前几天,钱婧和一个大型药企的HR有过关于“学术与就业”的交流,“我问,像他们这么好的公司,所有岗位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的有多少?她说只有20%。如果本科生想跟研究生竞争一个岗位,还是要看实习经历和实习业绩。”

钱婧认为,毕业生遇到的求职困境,部分在于一些学生没把就业和读研放到同样重要的战略高度上,“有的同学在本科应聘时遇到挫折,就觉得企业不录用自己是因为学历不够;等研究生读完,如果企业还不录用,他就觉得是社会欺骗了我。这就是志气用错了方向,权重摆错了位置。”

社会上,也有不少声音在议论“人均硕博”带来的“学历通货膨胀”。对此,钱婧再次强调,同学们还是应当务实地去做事、做具体的事,这才是化解焦虑的最佳方式。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代紫庭

统筹/林艳 张彬

上一篇 : 凯旋英雄嘉文四世怎么样(凯旋英雄 嘉文四世)-全球播资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