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消息!你未必知道的闽侯丨沿着古驿道走着走着,梦回古代……

2023-06-14 08:10:44 来源:遇见闽侯

【你未必知道的闽侯】


(资料图)

▲视频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驿道,也称古驿道

是中国古代陆地交通的主干道

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

在八闽大地,古驿道,是历史的“观察者”,它经历过政权的兴衰荣辱,见证着学子和商旅的期盼和渴望。

它源源不断地将中原的先进文化、人才、商品输送到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也经由此,将海外的多元文化辐射到内地,是沟通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原的“桥梁”。

▲(福建古驿道图•图源网络)

那么,你可知道,从福州出省有“南、北、西”三条古驿道。其中,南驿道、西驿道皆经过今天的闽侯县境内。今天,我们一同去探访几段古驿道……

古道悠悠

见证七里辉煌

在青口镇

有一段“穆岭古道”

也称“梅花古道”

是宋代以后一条

由闽南到省城福州的重要驿道

▲(时间跨度近八百年,遗存的这段石阶见证穆岭古道曾经的辉煌)

说起“穆岭古道”,就不能不先说“福莆古驿道”。福州民间,有一首用福州话编写的顺口溜——《里京路引》,其中就有“琯口大义搁蜀瞑,青圃兰圃慢慢走。乌龙过江三角埕,城门黄山乡下路,后坂直拔白湖亭……”唱的正是古代福州进京的交通线路。

▲(穆岭古道起点,描绘书生和童子出行的石雕)

这条路线起自今天的福清市琯口,到闽侯县的大义、青圃、兰圃,过乌龙江,穿过福州城,经闽北出省。这条线路就是“福莆古驿道”的一部分,而“穆岭古道”就是古驿道的青圃、兰圃段。

▲(穆岭古道上的七社公所曾经是附近七个自然村的办公场所)

如今,穆岭古道早已荒弃,只剩下位于青口镇前洋村的一段长180多米、内含86级石阶的路段。石阶的起点始于宋代的“捨银碑”,终点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贞寿之门”牌坊,该牌坊是朝廷为当地一位102岁的黄姓妇人所建。

从“捨银碑”走向“贞寿之门”

时间跨度近800年

这段石阶见证了

穆岭古道曾经的辉煌

▲(走过“贞寿之门”牌坊)

漫步古道时,还能看到供行商、旅客和赶考书生歇脚的穆岭亭,清朝乾隆、嘉庆、咸丰年间修缮道路、寺院的碑刻。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座依托于古道而兴盛的穆岭寺。

▲(位于穆岭古道上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穆岭寺)

▲(清嘉庆十七年篆刻的“穆岭亭”石刻匾)

据穆岭寺负责人陈立清介绍,穆岭寺的始建年份不详。近二十年前,寺内发现了“唐大中丙子年(856年)重建”的摩崖石刻,“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距今已有1100多年。石刻上 “重建”二字,说明在唐大中丙子之前,穆岭寺就已存在。由此,也可知晓古道兴盛、传承之悠久。

此外,在七里地区

现存的古驿道除穆岭外

还有常思岭、方山等两处古驿道

其中,常思岭古驿道就是福州出省的“南驿道”,其位于青口镇东台村西南,南与福清市交界,宽处达2.5米、最小处仅1米,而今仅存约600米。明代进士王世懋曾于雨中度常思岭,留下“策马千山欲暮时,湿云如罩雨如丝。无端更上常思岭,何地令人不可思”的诗句。

▲(古道旁,现存着清代乾隆、嘉庆、咸丰三朝年间修缮道路、寺院的碑刻)

方山古驿道,现存祥谦镇山后村至南通镇瓜山村一段,用块石铺设,约有五里之长。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古驿道经过的山后村后山,还保存有一块花岗石质地“里程碑”,印刻有“闽县清廉里,南至大田驿二十五里,北取方山驿五里”字样。该碑明确记述古驿道的路线与方位,是研究闽侯古代交通、地名以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蟾宫折桂

千年不断“上演”

书生背着行囊

跋山涉水进京赶考

一朝金榜题名

千里驰报天下知名

……

▲(拔仕古道旁的巨石上,镌刻着大大的“拔仕”两字)

一千多年来

在位于荆溪镇关西村

拔仕自然村的拔仕古驿道

这样的佳话曾经不断“上演”

▲(拔仕古道)

据说

当年赴京赶考的学子

只要经过这条驿道

就能“蟾宫折桂”

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道旁的拔仕玄帝亭,曾经也是香火鼎盛之所,随着古道兴衰而逐渐泯灭于众)

拔仕古驿道是福瓯古驿道中的一段。福瓯古道据说最初兴建于汉代,是东越王余善被入闽汉军击败后,退往冶都(今福州)的重要行军路。在唐代拓通福延古道前,福瓯古道曾经是福州连接闽北的唯一陆上交通线,是中原文化进入闽越地区的重要“关隘”。

▲(拔仕古道旁的碇步桥,被台风摧毁后改修成水泥桥)

行走在而今的拔仕古道,只见一条曲折蜿蜒的水泥小路呈现在眼前,路旁的巨石上镌刻着大大的“拔仕”两字。据关西村文书王祖潘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古道还是由整块的石板铺就,行人和商旅经由此到关源里、关口村等地,而后便能直达洪山桥,进入福州城内。

“后来,因为商旅改道,此处逐渐没落,加之年久失修,如今仅在古道辅路上,存有几块石板,残存着昔日的几分记忆。”王祖潘回忆道。

▲(拔仕古道重修后,如今仅能在古道辅路上,看到昔日遗存的几块石板)

在拔仕自然村路东侧岩壁,遗存着一段宋嘉祐三年(1058年)的《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其中载称,北宋嘉祐三年,怀安县知县樊纪“尝讼事沙溪口,由拔仕岭过新蓝至鸡菜岭”,见这里路况险恶,就雇村民整修了这条驿道,并在拔仕村桥头摩崖刻下“修沙溪路记”。

▲(清代修路的石碑)

在2米宽、3公里长的古驿道上,有“修沙溪路记”、“拔仕”榜书、募修官路碑等三段摩崖题刻,都与“官路”有关。这段历史,证明了包括拔仕古道在内的沙溪路之修建,早于开辟于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的北峰小北岭驿道,是北宋嘉祐前后,福州西驿道经过荆溪镇沙溪路直通今南平市的力证。

▲(宋嘉祐三年(1058年)的《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

在驿道旁,一个看起来像石堆的桥墩引人注目。据介绍,从前,这里有一座拔仕桥,桥建于明代,由19个不规则石磴构成,自拔仕村口横渡溪涧通到拔仕官路,曾是上京赶考学子的必经之路,几百年的岁月“磋磨”后,古桥如今仅剩一节桥墩,可以让人在此“凭吊”曾经的繁华。

▲(建于明代拔仕桥,曾是上京赶考学子的必经之路,几百年的岁月“磋磨”后,如今仅剩一节桥墩)

“拔仕桥旁,原来还有一座碇步桥,是昔日当地村民为方便往来耕作而修,于2005年毁坏,如今,碇步桥原址改修成了水泥桥,虽能继续承担沟通往来的作用,却缺乏了几分韵味,没有了古桥承载的那抹乡愁。”王祖潘说。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

穿越厚重的历史烟云

古驿道上

留下了无数人的足迹

他们皆是古道辉煌的见证者!

也是创造历史的参与者!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 陈堡/文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林若野拍摄

杨逸力/编导 吴林/摄像

编辑:黄子玲 李雯珺

校对:李雯珺 宁媛媛

审核:吴昕 潘杰

监制:谢永杰 倪心昕

点击下方名片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进入主页后

记得关注”并“星标★”我们哦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建设书记谈丨荆溪: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荆溪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是谁想看话剧?快来领奖!

讲座预告丨首邑文艺讲坛第三期《美术鉴赏与创作》本周六开讲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上一篇 : 天天新动态:一帧中国 |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你熟悉又陌生的三星堆形象(2023年6月14日)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